中文资讯名站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娱乐 > 电影>   正文

诺兰新作信条又来挑战观众智商了 “时空逆转”概念你看懂了多少?

刚刚50岁的诺兰,在影迷心中已被“封神”。9月4日,诺兰新作《信条》正式登陆内地院线,号称“诺兰最烧脑电影”的《信条》果然不负众望,不少影迷一刷之后大呼“看不懂”,更有网友“绝望”地在豆瓣留下以上评论。

1.jpg

刚刚50岁的诺兰,在影迷心中已被“封神”。9月4日,诺兰新作《信条》正式登陆内地院线,号称“诺兰最烧脑电影”的《信条》果然不负众望,不少影迷一刷之后大呼“看不懂”,更有网友“绝望”地在豆瓣留下以上评论。

诺兰此前执导的十部电影中,除了2002年的《失眠症》豆瓣评分7.5外,其余9部均在8.4以上,更有《蝙蝠侠:黑暗骑士》《盗梦空间》和《星际穿越》三部在9.2以上。这个成绩足以让诺兰成为影史传奇,也难怪人们将其第11部电影《信条》视为疫情之后的救市之作。

诺兰导演的新作《信条》于9月4日在国内上映,相比《盗梦空间》的多重梦境、《星际穿越》的五维空间,这次诺兰将在《信条》中再拓银幕时间玩法——以时间为武器,逆转时空去战斗并拯救世界。此前《盗梦空间》呈现的精巧叙事始终为观众津津乐道,诺兰采用高超技法去化繁为简,不仅解释了一个非常复杂的“盗梦”规则,而且“用偷盗类型片的方式试图让这个故事更好看、更有趣”。诺兰说:“《盗梦空间》坚定了我一直秉持的信念,那就是你必须做出让自己兴奋的事情,并且相信它”,对诺兰来说“兴奋点”就在于创造新鲜的东西,诸如《星际穿越》《敦刻尔克》等带给观众新鲜感的作品。

事实上,诺兰一直在探索这种“反类型”电影的创作,《信条》就是一部打破固有印象的特工片,这一次西装革履的特工们要“以时间为武器”去战斗。诺兰拍电影仿佛是在大银幕上找出一条无路之路,利用光影时空抵达一个别人看不到的世界,他从来都不是享受游戏的人,而是那个制造游戏规则的人。

《信条》的观众评论两极分化。有观众表示这是“绝对的杰作”“诺兰最有野心的作品”。也有观众表示“看不懂,是一部想剧透也无从下手的片子”。该片烂番茄新鲜度开分82%,目前下降至74%;豆瓣开分8.4分,目前下降至8.2分。时间逆转这个概念就像是一记重重的“学霸之锤”,把不少观众敲得头昏脑胀。

4.jpg

“实拍狂魔”这次真的炸了一架747

诺兰是影迷心中的“实拍狂魔”,这次为了拍摄《信条》,诺兰笑说自己“冲动消费”了一把,真的炸了一架波音747飞机。

诺兰说,那场炸飞机的戏本来打算用缩微模型加布景,辅以视觉特效来打造。但是,剧组在美国加州的维克托维尔考察拍摄地时,发现了一大批旧飞机,立马精打细算一番,结论是“很明显买一架实际大小的真飞机用真摄影机拍出来,要比做模型来拍或搞电脑CG更有效率”。

虽然诺兰笑称买飞机是冲动购物,但其实诺兰在好莱坞就是以实拍著称的,炸飞机绝对符合他的“人设”。在此之前,他还炸过医院,在《蝙蝠侠:黑暗骑士》中,小丑炸毁的医院,就是真的炸掉了一个废弃医院。

在拍摄《盗梦空间》的时候,为了拍摄在零重力的走廊里激烈打斗,剧组真的造了一个如滚筒洗衣机一样的360度旋转走廊;在拍摄咖啡馆外的爆炸场景时,诺兰也使用了一组空气炮,在演员面前制造爆破,并用摄像机拍出慢镜头。

《星际穿越》里,一大片玉米田的镜头很烘托氛围,那是剧组种的500英亩的玉米地,目的就是造成地球被火海毁灭的灾难场景。片中的无边火海是真实的火焰,玉米地真的烧了起来。影片拍摄时,演员们在看向窗外时不必假装看到了太空:诺兰在片场周围设置了环绕型巨幕,上面展示着黑洞和不断旋转着的星星。

拍摄二战电影《敦刻尔克》时,所有的战机、船、枪都是真的,演员们也是真的随飞机、战舰上天入海。诺兰找来西班牙的“蓝鲨”战斗机,涂改成了ME-109的样子,拍摄中还用了一艘真实的法国驱逐舰,甚至还把IMAX摄像机绑到了飞机上,和战机、演员一起上天,又一起坠落。结果因为巨大的冲击力,塑料外壳破了,摄像机和胶片都被浸湿了。

诺兰表示,虽然越多使用纯动画和CG技术确实能呈现前沿的视效,“但是,如果你倾注于更成熟、更永恒的方法,将有更大的可能,在十年后仍经受住时间的考验”。

诺兰拍《蝙蝠侠:黑暗骑士》时去了3个国家取景,《盗梦空间》涉足6个国家。诺兰带演员感受了花式拍摄体验,“我们经历了所有的艰难险阻,从滂沱大雨到炎炎烈日,再到风雪交加,就是想考验自己,在真实的环境下能拍到多少珍贵的素材。”

这次的《信条》制作成本高达2.2亿美元,辗转七国取景,诺兰认为如此兴师动众是因为“拍摄的全球性与故事相符。《信条》的国际元素非常重要,因为它涉及整个世界作为共同体所面临的威胁,这些利害关系是戏剧中不可或缺的部分。因此,我认为拥有全球视野对影片的节奏及纵深规模的构建至关重要。”

这些场景对诺兰来说很必要。长期以来,诺兰一直希望在摄影机上拍摄出特效动作(避开绿幕的情况下),采用实景,且更多地依赖特效而非电脑视效。他说:“我喜欢模糊演员的拍摄场景与影片中更奇幻的元素之间的界限,无论是飞机撞向建筑物还是时间感被扭曲。如果在虚幻场景与人物角色之间不存在这种鸿沟,我相信会给予影片更均匀的色调,从而进一步提高观众的沉浸感。”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场景还将上下延展铺满银幕,呈现更多画面内容。

2.jpg

人物塑造薄弱,难以引发共鸣

《信条》的叙事结构决定了这会是一部“延迟满足”的电影:观众跟主角一样,在电影过半的时候才逐渐搞明白什么是“时间逆转”。有不少观众反映看前半部分的时候云里雾里,甚至有人说:“看了一个半小时,还是不懂电影要说什么。”

除了核心概念有点晦涩之外,《信条》对情感戏的潦草处理也是让观众难以入戏的原因之一。过往的诺兰作品,无论概念多么“高精尖”,其落点总是与感情相关:《星际穿越》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主角库珀与他女儿之间的感情;《盗梦空间》里,男主角柯布的一切行为动因是出于对子女的思念。

《信条》被不少评论认为是诺兰作品中情感戏最弱的一部。由于“时间逆转”这个概念太过庞大,电影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去展现。尽管如今影片长达150分钟,仍然没有多少时间可以留给人物感情的刻画。无论是男主角、搭档尼尔、女主角凯特,还是反派大佬安德烈,他们之间的关系处理都颇为刻板,难以让人产生共鸣。

此外,诺兰在《信条》里似乎刻意避免“人物塑造”这件事:看完全片就会发现,男主角甚至连名字都没有!在9月3日首映礼映后连线采访中,诺兰回应了男主角没有名字的设计:“我希望深化悬疑电影的传统,这些电影里,男主角通常都非常神秘。而且我希望观众可以抱着一个‘现在时’的视角看电影,着眼于男主角的当下而非过去,从而能够更紧密地进入电影。”

3.jpg

观影门槛不低,做好二刷准备

尽管有《盗梦空间》和《星际穿越》两部经典旧作的重映预热,让影迷复习了“学霸”诺兰过往的战绩,但《信条》的烧脑程度仍然超乎许多人意料。《盗梦空间》围绕潜意识和多层梦境展开,《星际穿越》讲的是虫洞和黑洞,《信条》则用了一个更加冷门的物理学知识——熵,来建构电影的核心概念“时间逆转”。

简单来说,熵代表着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。理论上说,每个物理定律都是对称的,能够沿着时间前行和后退,但熵却是单向的:正常情况下,世界是一个从有序走向无序的单向过程,也就是“熵增”。但在《信条》里,未来的人类通过某种黑科技达成了“熵减”状态,从而实现“时间逆转”。诺兰解释:“理论是,若你能够反转某个物体的熵流,就可以逆转其时间流。因此本片故事以可靠的物理学为基础。我专程邀请了(物理学家)基普·索恩读了剧本,他帮我从中理解了一些概念。”

对普通观众而言,要顺利接受片中的“时间逆转”,得跨过不少关卡:首先要大致理解“熵增”“熵减”这两个基础概念;其次还要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——过往的时空题材电影里,大多使用“时空穿越”概念:角色通过某种机器,“咻”地回到过去某个时间点。但《信条》的展现则更接近于“时间倒流”:角色可以在“熵增”和“熵减”之间来回切换,当处于“熵减”的时候,世界就会呈现“回放”的状态。

《信条》给观众带来一个几乎前所未有的观影体验。在创新的时间概念之上,《信条》创造出多层次的冲击。一方面是视觉上的冲击:诺兰将“熵增”“熵减”的状态具象化,比如在“熵减”的时候,人倒着走、车倒着开、鸟倒着飞、大楼从坍塌到完整、子弹从射出到收回、轿车从翻侧到正常行驶……另一方面是叙事上的冲击:电影是非线性的回文叙事,就像一个没有起点和终点的莫比乌斯环,情节总是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相互呼应。

关键字:
为您推荐
Copyright © 2021 中名网 www.feelcn.com 版权所有